债券的承销是什么意思?购买上市债券与普通债券的区别有哪些?

来源:民企网 发布:2023-04-24 16:46:50

购买上市债券与普通债券的区别

因为上市可以增加债券的流动性,如果你买入3年期记帐式国债,中途你需要现金的话就可以直接到市场上卖掉,同时得到你持有期间的利息,而无须像凭证式国债如果需要现金只能提前赎回,同时会面临极低的惩罚性利息和手续费。

上市债券的价格受该债券的供求关系,银行预期年化利率以及货币流动性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上市债券

上市债券指经由政府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的债券,也叫挂牌券。与股票不同,企业债券有一个固定的存续期限,而且发行人必须按照约定的条件还本付息。

债券的承销在债券间接发行中,证券中介机构代理发行人发行债券——证券中介机构借助自己在证券市场上的信誉和营业网点,在规定的发行有效期限内将证券销售出去,这一过程称为承销。

从证券承销实践看,证券承销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代销、助销、包销及承销团承销。

证券代销是指承销商代理发售证券,并发售期结束后,将未出售证券全部退还给发行人的承销方式。

证券代销的特点是: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代销过程中,未售出证券的所有权属于发行人 ,承销商仅是受委托办理证券销售事务; 承销商作为发行人的推销者,不垫资金 ,对不能售出的证券不负任何责任,证券发行的风险基本上是由发行人自己承担; 由于承销商不承担主要风险 ,相对包销而言,所得收入(手续费)也少。

证券助销,是指承销商按承销合同规定,在约定的承销期满后对剩余的证券出资买进(余额包销),或者按剩余部分的数额向发行人贷款,以保证发行人的筹资、用资计划顺利实现。我国的证券法将余额包销归入包销方式。

证券包销是指在证券发行时,承销商以自己的资金购买计划发行的全部或部分证券,然后再向公众出售,承销期满时未销出部分仍由承销商自己持有的一种承销方式。证券包销又分两种方式:一种全额包销,一种是定额包销。全额包销是承销商承购发行的全部证券,承销商将按合同约定支付给发行人证券的资金总额。定额包销是承销商承购发行人发行的部分证券。无论是全额包销,还是定额包销,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形成的关系都是证券买卖关系。在承销过程中未售出的证券,其所有权属于承销商。

承销团承销,又称"联合承销",是指两个以上的证券承销商共同接受发行人的委托向社会公开发售某一证券的承销方式。由两个以上的承销商临时组成的一个承销机构称为承销团。我国《证券法》规定,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证券票面总值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的,应当由承销团承销。承销团应当由主承销与参与承销的证券公司组成。

债券承销范围:

企业债券承销。提供企业债券融资咨询,方案策划和组织实施,产品设计和定价分析服务;协助企业申请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寻找担保单位,进行信用评级;组织企业债券销售,介绍上市和兑付工作;代理登记,保管企业债券.国债,金融债券,次级债承销拥有稳固,健全的国债,金融债,次级债的机构营销网络,与国内大型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等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全国各地的营业部设有专职的债券业务人员,在统一协调下与不同的客户群体及时交流沟通,为此类债券的承销提供了有力保障。

短期融资券承销。拥有短期融资券承销商资格,为企业提供发行短期融资券的策划,方案设计,承销等方面的服务。

可转换债券承销。提供可转换债券融资咨询,方案策划和组织实施,产品设计和定价分析服务;

组织可转换债券的路演,销售和上市介绍工作。

债券上市的必要条件

(1)债券的发行量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这是因为,如果上市债券流通量少,就会影响交易的活跃性,而且价格也容易被人操纵。

(2)债券发行人的经营业绩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如果发行人的财务状况恶化,就会使发行人的偿债能力受到影响,从而可能发生债券到期不能兑付的情况,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3)债券持有者的人数应该达到一定数量。如果持有者人数过少,分布范围很小,那么即使债券的发行量大,其交易量也不会太大,从而影响债券的市场表现。

在还没有统一的债券上市规则的情况下,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制定了基本相同的上市规则。以上海证券交易所颁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企业债券上市交易规则〉为例,申请上市的企业债券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经国家计委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公开发行;

(2)债券的实际发行额在人民币1亿元以上(含1亿元);

(3)债券的信用等级不低于A级;

(4)3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发行人所有债券1年的利息;

(5)累计发行在外的债券总面额不超过发行人净资产额的40%;

(6)债券须有担保人担保;

(7)募集的资金用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其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发行审批机关批准的用途;

(8)债券的期限在1年以上(含1年);

(9)债券持有人不得少于1万人;

(10)债券的预期年化利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预期年化利率水平;

(11)其他条件。